注射疫苗有機會增加感染風險或惡化病況(上)

 

 

疫苗的基礎運作原理

 

疫苗含有 失效的肺炎病毒 或 病毒的部分基因(mRNA)。這些病毒元素不能自我複製或攻擊細胞,但擁有完好無缺的棘狀蛋白(Spike protein)或病毒基因,免疫細胞能藉此辨認病毒。

 

棘狀蛋白或基因會激活免疫系統,並教育免疫細胞記住病毒的樣子,促使T記憶細胞和B 記憶細胞的自然產生,達致後天免疫(adaptive immunity)。當病毒再次進入身體時,如受到自然感染,免疫細胞能快速辨認它們,並製造對抗病毒的抗體。因此,免疫系統更有機會在病毒快速增生及擴散前,將其全數殲滅。

 

 

注射疫苗成為「具風險的公民義務」

 

針卡逐漸成為香港社會的通行證。無數上班族、學生需要完成兩針的要求才能上班或上學;進出商場、街市、公共設施等基本需求,也需要打針才得到通行的權限。

 

社會上存在着兩種說辭:

 

一、注射疫苗就能免疫,保護自己和身邊的人,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公民義務。我們自出生起已注射不同疫苗,例如卡介苗、麻疹疫苗、乙型肝炎疫苗、每年一劑的流感疫苗等;現今醫學昌明,新冠疫苗只是另一枝保護接種者免受感染的疫苗,也是截停病毒傳播的最好辦法。

 

二、注射疫苗是一場賭注。疫苗在體內的反應是難以預測的,可能會造成心包炎、中風、面癱、癌症等嚴重併發症。大部分現存的疫苗都經過多年的測試、改良、臨床觀察等研究階段,以數據來證實其效用和安全性;然而新冠疫苗的研究歷程只有數年時間,難以令人信服。

 

 

具爭議性的ADE效應

 

「疫苗能加重感染?」

 

「接種第三針疫苗 恐引發ADE效應」

 

「新冠疫苗潛在風險:ADE效應究竟有多可怕?」

 

媒體及大眾對 抗體依賴加強效應(ADE)的關注日益增加;與此同時,社會出現另一種聲音:

 

「ADE極度罕見,新冠疫苗是安全的。」

 

「沒有證據顯示 新冠病毒 或 新冠疫苗 會引致ADE」

 

「只有少數接種疫苗的人患上了比新冠更嚴重的疾病(突破性感染),而這些人並沒有展示ADE的跡象。」

 

 當注射疫苗逐漸變成「必要的公民義務」,而關於疫苗安全性和ADE的網路輿論不斷,眾說紛紜。到底, 熟真熟偽?真相是什麼?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