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過去五十年理論的「好膽固醇」研究

 

醫學研究在各方面均擁有嚴格的要求,例如需要足夠的動物模組、試管實驗,以至後期需要足夠數目的臨床病人參與研究。通過這些基本要求,醫學研究結論的發表才會具說服力和權威性。研究結果會被反覆試驗,測試這些理論在廣泛使用時的可行性。通過嚴格的認證後,若研究結論被醫學領域大部分的專家認同,這些精闢有力的理論便會成為教科書上被奉為金科玉律的知識。

 

 

幾乎所有高中生物教科書都包含此理論:高密度膽固醇一直進行膽固醇逆向運輸 (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即是將壞膽固醇回收到肝臟,因而能清潔血管。因此,高密度膽固醇被稱為「好膽固醇」。高水平的「好膽固醇」代表心血管正處於健康的平衡狀態,患上冠狀動脈心臟病(冠心病)的風險很低。

 

 

此邏輯推進簡單易懂,而且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被反覆印證,因此成為生物科學生的「常識」。然而,任何理論也會隨時間推演受到更多的挑戰。人類總有盲點,凡事總有例外,沒有一個醫學研究是完美的。當有審核更嚴密、思慮更周全的研究方案面世,則任何「常識」也有被質疑及推翻的可能性。

 

 

有美國研究團隊招募了近三萬多名美國公民,並對他們進行橫跨十多年的觀察。他們在上月29日發表了研究成果,指出以「好膽固醇」的水平來推斷患上冠心病的機會這做法,並不適用於所有人種。低「好膽固醇」水平預計到冠心病風險高的描述只適用於白種人,而非黑種人。黑種人的「好膽固醇」水平並無預測疾病的作用。隨黑種人年齡增長,不論「好膽固醇」高低,患上冠心病的機會也穩步上升。此外,對於白種人,高「好膽固醇」也不代表心血管受到保護。隨年紀上升,「好膽固醇」對白種人的保護功能會越見減少。

 

 

雖然此研究並無涵蓋黃種人、混血兒等血統,但亦足夠顯示「好膽固醇」的好並非世界通行。即使是多權威的醫學機構,或是教科書上清楚列明的醫學理論,在時間的長河裏也可以成為醫學發展史的滄海一粟。

 

 

研究員提出,高「好膽固醇」可能表示血管清潔的工作量過大,即使身體生產了極高水平的「好膽固醇」,也無法有效去除壞膽固醇並預防冠心病。冠心病來源於壞膽固醇在血管壁堆積。當為心臟提供氧氣、養分的血管(冠狀動脈)收窄並堵塞,心臟便會無法跳動,造成俗語說的「心臟病發」。

 

 

冠心病的預測指標從來不止於「好膽固醇」水平。血脂、血壓、「壞膽固醇」的水平等數據亦對冠心病的預測和診斷起著重大作用。為了更好地照顧每個人的健康,未來的醫學研究會關注不同的冠心病診斷指標是否廣泛地適用於不同的人種、性別、年齡等(generalizable)。

Reference

 

Lederman, N. G. (2013). Nature of scienc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In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cience education (pp. 845-894). Routledge.

 

Mahmood, S. S., Levy, D., Vasan, R. S., & Wang, T. J. (2014).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and the epidemiolog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Lancet (London, England)383(9921), 999–1008.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3)61752-3

 

Ouimet, M., Barrett, T. J., & Fisher, E. A. (2019). HDL and 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 Basic mechanisms and their roles in vascular health and disease. Circulation research124(10), 1505-1518.

 

Zakai, N. A., Minnier, J., Safford, M. M., Koh, I., Irvin, M. R., Fazio, S., … & Pamir, N. (2022). Race-dependent association of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evels with inciden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80(22), 2104-2115.